“卧室空调不制冷了,维修师傅加个氟就要400元。”、“我家空调无法启动,换个继电器花了300元。”……炎热夏季正是空调维修的高峰时期,连日来,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反映,空调上门维修费用到底有没有明确规定?
家住江岸堤角的汪先生卧室里1.5匹挂机空调突然不制冷了,他在网上找了一家家电维修公司,师傅上门检查后说空调漏氟,需要重新加氟,开口要400元。“事后越想越不对劲,怎么加氟这么贵,希望晚报能帮我打听一下,空调维修的价格有没有相关标准?”武昌积玉桥刘女士家里空调更换了一个继电器,被维修工人收取了300元。“当时嫌麻烦,就给钱修了,但还是觉得贵了点,心里不爽。”
家电维修到底有没有收费标准,相关部门怎么管理?昨天,记者就此咨询了相关部门。12315工商热线回复,三包期内的家电维修价格纠纷,属于工商部门管,超出三包期的家电维修建议找武汉市家电维修行业管理处维权。12358物价热线也回复,家电维修价格一般由市家电维修行业管理处管理。
市家电维修行业管理处回复,武汉家电维修联动热线网站详细列出了《武汉市家电维修等级收费标准》,维修费用一般包括维修费、上门费、配件费。上门维修不应超出这个收费标准,如有乱收费,可向该处投诉,电话82800005。按照《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》规定,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虚列、夸大、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,不得虚报故障部件,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。违者视情节轻重,可处三万元罚款
现在家家都有许多生活电器,维护和修理是时常要碰到的事,近年来我常为此而烦恼。
脱排油烟机要清洗了,不知去哪里请人,就在马路上叫了一个“清洗油烟机”的,不料同时又跟进两个人。他们故意把好端端的橡胶密封圈扯断,拿出一些泡沫塑料条,开价100多元。我让他们别用这东西,直接安装。三人仗着年轻力壮、人多势众,面露凶相,为息事宁人,我只得屈就。
家里的微波炉不时地不致热,拿到一个小修理部花40元修了一下,但用一天就又坏了。再拿去,得另付80元才修。
彩电坏了,请沪上非常知名的一家电视机公司的维修部派人上门修理。修理费、上门费都按指导价收取,更换的一个小元件最多值几元钱,却收了几十元。
吃了几次亏,再要修家电时便想通过网上找该生产商或其特约维修店修,却不料网上充斥“李鬼”——好几次上得门来的都是冒名顶替的,结果可想而知。于是,此后再有家电坏了,凡小家电一概扔掉,已用了些年头的大家电也不修了,惹不起还躲不起吗?
可躲不起的事还真让我碰到了。不久前,一台液晶大彩电刚过保修期就坏了,我现在修也不是,不修也不是,左右为难。想来被家电维修难困扰的不止我一人,建议“星期茶座”就此作一次讨论,请读者出出主意:如何破解这一难题?
近日,北京工商局公布,家电维修必须明码标价,这无非是规范家电维修服务行业的一个强心剂。众所周知,家电售后维修行业一直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,以假乱真和乱收费的现象屡见报端,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。只要上门就要收费,没有开始检测先收个上门费,这就是家电维修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。为此,北京市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公布家电维修市场整治情况及下一步举措,根据行业协会的要求,家电维修从业人员上门服务时应主动出示收费价格手册,收费价格应在行业协会备案。
维修需明码标价持证上岗
家电闹情绪不工作时,我们往往都会从网上查询相关的维修网点,但是经常会遇到家电维修的“山寨版”,这种家电维修人员经常是漫天要价,将一个很小的维修问题,扩大到换个主要的零部件,以此提升利润。从去年7月份开始,北京市已经开始推行家电维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,并向社会发布包括59家主要家电品牌在京的上千个维修网点的地址、电话、承修范围等信息。目前持证上岗人数已达到894人,但是真正进行家电维修的人员远不止这个数字,行业还需进一步规范。
清理虚假信息与整治未经授权的维修网点,也是规范家电维修行业的重要措施,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对违法经营行为查证属实且无明确违法相对主体的网站,将根据其网站IP地址,按照京内、京外、境外等类别,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关闭或屏蔽处理,从信息源上杜绝虚和未经授权的维修网点的出现,保证消费者搜索到的信息正确有效。
小家电维修何时不再鸡肋?
热水器坏了我们要修、电视机坏了我们也要修、油烟机坏了同样要修,相比于这些大家电,小家电坏了,大多数人的选择是重新买一个,久而久之,小家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“一次性消费品”。那么,消费者为什么不愿意维修小家电呢?
原因之一是小家电维修难,那么小家电维修为什么难呢?首先,小家电行业发展迅速,但是行业发现混乱,很多没有强制的行业标准,这就造成了零部件没有统一化,例如想修个电吹风、剃须刀等,零部件标配不同,自然也就增加了维修的难度。另一个原因就是维修费与购买新品的费用基本持平,维修个电吹风要70元,市场价买个电吹风也才100左右,从成本上算,购买新品更是消费者心中所想。最后的原因就是小家电本身的属性,小家电不像其他大家电那么显眼,也非生活的必备品,所以,消费者的重视程度也不够,当然,维修人员对于小家电也是轻描淡写,不想费事。因此,一听到要维修小家电,消费者惊呼:“维修还不如买新品”。
其实,很多小家电时间长了都是存在安全隐患了,更新换代也是为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负责。但是, 好好的产品,只是换个零部件就能修好,为什么却如此困难重重呢?笔者认为,小家电的售后维修远不及大家电维修发展的速度,即使家电维修行业规范出台,持证上岗,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家电维修鸡肋的现状。要正本清源,就得首先改变小家电行业鱼龙混杂、行业标准不一的情况,出台相关行业强制性标准,将小家电零部件统一,这样,小家电维修才能枯木逢春、焕发生机,也为消费者带来福音。